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沟通师生、组织师生、团结师生的重要责任,是高校党组织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目前,在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教师党支部促进本单位事业发展的作用还不够突出;部分教师党支部活力不足,组织生活形式相对单一,吸引力不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党员群众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这些问题成为了支部发展的瓶颈。
一、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一)思想上,普遍存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
目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各级组织和师生员工都具有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巨大的竞争压力,高校对于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和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聘任和晋升直接挂钩。在此形势下,部分教师员工认为既然教学、科研是高校中心工作,那么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业务工作上,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把学科、专业建设搞好就完成了工作任务。而政治理论的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帮助不大,还要占用大量时间,因此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存在“重专业,轻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教研,轻党建”的现象[1]。此外,有不少年轻党员一方面面临工作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对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不能提供现实的帮助,因此也缺少学习动力。
(二)工作上,工作方式方法陈旧,滞后于形式发展
随着高校教育办学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部分党建工作者不能及时应对形势变化,缺乏创新探索的愿望与能力,工作方法陈旧不变,仍照搬沿用多年来习惯了的支部活动模式,致使组织生活对青年人为主体的高校师生党员失去吸引力,党支部的凝聚力不聚反消[2]。据调查表明,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地位与教育教学及科研人员相比,被严重边缘化,他们的发展空间也受到制约,岗位待遇也相对偏低,这从客观上削弱了党建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另外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上要偏于老化,中青年骨干较少,学历结构上,专家型、高知型党务干部比例偏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党支部的创新活力。同时,部分高校在将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相结合方面缺乏有效途径,学术组织和政治组织不能有机融合,支部建设找不准着力点,缺乏扎实基础。
(三)组织上,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浮于表面,形式单一
组织生活是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联系、管理的一个重要渠道。成功的组织生活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必须具有原则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灵活多样。近年来有研究报道,绝大多数的教师党员认为党的组织生活只是组织学习报纸和文件,超过半数的教师党员希望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调查中基本所有人都对照本宣科这种方式表示反感[3]。目前教工党支部书记基本没有专职,都是由行政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兼职的,他们具有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并且也缺少党务工作的专业培训,缺少相应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因此,在组织生活的创新方面会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只能照本宣科使基层党政组织活动浮于表面,形式单一。
(四)缺乏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党务工作者积极性
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工作特色的形成和工作成效的展现是一个长期过程,对此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比较困难,因此,部分学校缺乏相关的责任机制,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支部书记有的是由教研室主任兼任,学科发展、教研室建设等重担在肩,使他们无暇顾及支部建设;有的支部书记不是教研室主任的,又对学院、科室重大信息掌握较少,支部建设不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导致工作阻力重重[4]。同时,支部书记都是兼职,同其他教师一样有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和压力,而在年终考评时,对于支部书记这部分工作基本上不予考虑,做书记完全是靠主观能动性和奉献精神,缺乏持久动力。
二、加强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切实发挥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开拓创新,高校党组织应进一步加快教师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将支部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常抓不懈。高校基层党支部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能充分发挥好支部党员的先锋作用。要加强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班子建设,切实发挥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应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1)对高校教师党员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严格要求高校教师基层党员提高其自身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党支部书记可以选择大家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通过自学、集体交流、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习和检验政治理论水平。(2)要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基层党支部要切实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树立艰苦风斗的作风,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所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对党员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各人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目标。加强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建设,可以提高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能有效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原作者:李丽蔚 李江)(二)创新工作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党支部需要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观念,使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活动形式呈现多样性、活动过程突出民主互动性,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工作积极性。首先,党支部应结合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方法,确立支部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党支部不能片面要求支部党员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不闻不问。支部建设只有围绕各支部的中心工作,结合学科特色进行建设,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师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要坚持群众路线。高校基层党支部要着力解决党员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多做一些让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和党支部建设的和谐稳定发展。另外,高校基层党支部可以结合党支部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支部活动,如社会实验、参观学习、文化交流等,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切实加强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创新
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应不断创新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加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以利于教师党员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党员的不断成长。具体来讲,首先要积极响应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学习型党支部[5],将学习的内容和效果通过学与用的结合呈现出来,推动理论知识转化为业务实践。其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举办学术报告、教学研讨会等,激发党员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党员群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再次,将组织生活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先进党员任务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党员内部,要让群众也参与进来,以便他们能了解党员模范的先锋作用,吸引更多优秀的群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四)完善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选人及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战斗力
加强高校教师基层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形成支委分工合理、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建设局面,才能更好地发挥支部战斗堡垒的战斗力。首先,要加强选人用人。支部书记的任用要从政治立场、业务水平、群众基础、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其次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培训。对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再次,党支部要采取民主、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评定及奖惩机制,激发个人的危机意识,鞭策个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党员获得党务工作荣誉的,可以在职称评定、晋级、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让这些表现优秀的党员教师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更加突出的业绩,同时也能激励其他同志主动向他们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加强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基层党支部应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教学科研中心,积极推进党支部工作创新,努力建设基层服务性党组织,不断夯实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提升基层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使教师党支部真正成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提高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11
京ICP备06059985号